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座谈会议精神,助推农村产业革命,推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,2019年5月22日,我校党委书记王爱华,党委副书记、校长李皖率领班子全体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,奔赴从江县刚边乡加么村、三联村到田间地头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,切实学习在脱贫攻坚一线,让班子成员沾泥土、接地气、露真情、勇担当。

中心组一行首先来到刚边乡加么村刺梨产业示范基地,该基地是贵州电大(贵州职院)在精准扶贫定点帮扶点实施的“三个一百”工程之一,即每年拿出100万发展特色产业,每村发展100亩刺梨,每村发展100亩水苔。大家详细询问了解了该基地种植规模、运行模式、预期收益、贫困户参与情况等,当了解到该基地仅用3个月时间就发动群众在陡峭的荒山上平整出100亩的熟土,绿油油的刺梨苗破土而出,王爱华书记深有感触地说,乡村干部工作力度大,贫困群众干劲足,驻村第一书记指导有方。当村里介绍该基地采用村民+合作社的运行模式,覆盖了全村163户贫困户,年收入可达50万元时,李皖校长说,这个非常好,发展产业就是要惠及所有贫困户,发动群众做、带着群众富,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,这个项目做到了点子上,帮到了群众的心坎里。

中心组一行来到三联村刺梨示范基地时,与乡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了亲切交谈,了解剌梨种植情况、挂果时间、市场前景等,大家认为刺梨产业选得准、接得上、连得紧,是一个技术含量要求低、劳动力投入少、市场需求旺、附加值高、见效时间短的项目,非常适合3个村的实际。王爱华书记希望乡里进一步解放思想,加大投入,发动群众扩大刺梨种植规模,学校将加大投入,与乡镇一道共同扶持3个村建起一项当家产业,打造产学研平台,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,助推乡村振兴。

看完两个刺梨基地后,王爱华书记强调,群众脱贫的事就是学校的事,我们班子成员要强化贫困不除、愧对历史的担当,怀着群众不富、寝食难安的情怀,坚定小康不达、誓不罢休的意志,与加么、三联、打郎3个村的贫困群众一起打好脱贫攻坚战,让群众实实在在增加收入,真真正正得到实惠,真真切切感受变化。


